世界餐飲業在亞洲擴大經營規模的同時,紛紛在當地設立原料生產、加工、配送中心。意大利餐廳“莎利亞”5月在中國廣州、日式餐廳“和民”6月在臺灣新建的食品原料加工廠,將餐廳廚房工作集中到工廠,大幅度提高效率,同時為增加連鎖店鋪奠定基礎。日本的餐飲業市場趨于飽和,因此各大餐飲公司紛紛投向海外市場。
在日本,連鎖餐飲公司一般采取建設一個食品原料生產、加工配送中心,為多家連鎖店服務的“中央廚房”模式,由于在海外開設的店鋪數量不多,一般店鋪采用通過商社提供原料,在各自廚房進行食材加工的“單個廚房”模式。
意大利餐廳“莎利亞”在廣州租下了一座4層的建筑用于食材加工,建筑面積3000平米,面向在廣州的連鎖店生產披薩餅和面醬。該公司截止2011年8月底在中國大陸地區共開設了80家連鎖店,計劃1年后再增加40-50家店鋪。目前該公司的盈利率為2.4%,與在日本的11.9%相比收益率較低,因此考慮引進“中央廚房”模式,降低成本,提高效率。
日式餐廳“和民”在臺灣共有14家店鋪,新建的食品原料工廠將為這些連鎖店鋪提供半成品蔬菜、雞肉串等,提高效率的同時,統一口味,提高品牌知名度。該公司計劃2012年在臺灣新增3家店鋪,此后增加到20家規模。
日本拉面餐館“幸樂苑”計劃6月入駐泰國,在曼谷郊區建設食品原料加工廠。第一步租借其他食品公司的廠房,引進面條和餃子的生產設備,當連鎖店鋪增加到10個左右時,計劃開設自己的食品原料加工廠。
美國百勝餐飲公司旗下的肯德基通過統一供應原料、低價格的方式成功進入中國,目前已有3000多家店鋪,成為中國餐飲市場的龍頭企業。
亞洲地區隨著經濟的增長,餐飲業發展迅速。根據富士經濟的估算,2012年中國餐飲市場的規模為21283億元人民幣,比2011年增漲15%。相比之下,日本餐飲市場呈現總體規模飽和,外賣、半成品增加的趨勢。2011年銷售總額為23.4萬億日元,比2010年減少1.2%;外賣、半成品市場為6.2萬億日元,比2010年增加45%。